皇冠体育,皇冠比分

图片
学术论坛
您所在的位置:皇冠体育,皇冠比分: > 学会动态 > 学术论坛 > 正文

皇冠体育,皇冠比分:新常态下福建商业养老保险发展思路的若干思考

2016-08-01 09:46:12来源:英大人寿福建分公司 作者:陈晓静阅读次数: 添加收藏
摘要:

【摘要】我国面临老龄化程度加速发展和养老金储备不足的巨大挑战,加快发展商业养老保险,大力提高百姓的养老保障水平,满足日渐扩大的养老服务需求,尤为迫切。本文从我国养老保险市场发展的现状和市场存在的需求出发,分析近年来国家和福建省政府出台的系列政策利好,对新常态下如何推进福建商业养老保险发展进行思考,从加快制度改革,完善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发挥商业保险机构的专业优势,全面参与养老资产管理;加快落实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政策,健全个人养老保障体系;发挥行业优势,全面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对行业的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新常态;商业养老保险;发展思路

 

 

 

 

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10年来,中国经济告别了过去30年来的高速增长,进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国经济正从粗放向集约、从简单分工向复杂分工的高级形态转变,新常态给保险业发展带来趋势性的变化,保险行业应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加大行业转变发展方式和结构调整的力度,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努力实现由保险大国向保险强国转变。

新常态下,中国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就是人口老龄化,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掣肘。政府已意识到老龄化社会所带来的压力,并着手推进和深化养老保障制度的改革,在十八大报告、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和“十三五”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要完善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完善多层次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帮助国民合理规划当期消费和长期储蓄、降低企业的人力成本、消除本息的后顾之忧、促进经济的转型和增长。近年来,通过商业保险机构直接提供和大力参与,以养老风险保障、养老金管理和养老金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和服务日益多样化。因此,应当加强政策引导和制度顶层设计,鼓励推动商业养老保险尽快发展。

2015年是养老金融业发展上具有突破意义的一年,职业年金的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和职业年金市场化运作的确定,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政策的即将出台,以及国家连续发布支持鼓励发展养老产业的文件法规,一系列的动作进一步拓宽了养老金融市场的发展空间,福建商业养老保险业将迎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一、养老服务业成为我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点领域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福建省养老服务业发展,切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福建省政府贯彻落实国家政策,结合本省实际情况,近年来出台多项实施措施,从政策上有力促进养老产业的发展。

() 2014年初,福建省人民政府出台《皇冠体育,皇冠比分: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闽政[2014]3 ,提出养老服务业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保障。

1.发展目标

2020年,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养老服务产品更加丰富,市场机制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实现养老服务与医疗、家政保险、教育、健身、旅游等相关领域互动发展。

2.重点任务

强化政府主导和引领作用,统筹规划养老服务业发展。将养老服务业发展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列为我省服务业重点发展领域,制定和组织实施专项规划,并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人口老龄化水平相衔接,注重统筹资源,合理布局。重点扶持老年人生活照料、产品用品、健康服务、文化教育、体育健身、休闲旅游、金融服务等养老服务业发展。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养老服务机构(场所),鼓励和支持保险资金投资设立满足中高端养老服务需求的养老服务社区。

促进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培育养老产业集群。发挥我省独特的区位优势、生态优势,鼓励建设一批功能突出、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休闲养生、老年教育、老年体育、特色医疗养老服务基地,打造养老品牌。

开发养老金融产品。引导和规范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开发适合老年人的理财、信贷、保险等产品,提升个人养老能力。引导商业保险公司积极参与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并大力发展长期护理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为城乡居民提供多样化保障服务。

3.政策保障

政府从优先提供养老用地、分类给予税费优惠、加大公共财政补贴力度上加大政策扶持。

(二)201412福建省政府出台《皇冠体育,皇冠比分: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十二条措施的通知》,重新定位了现代保险服务业,明确了重点发展领域,强调加强组织领导与政策支持。
    福建省政府提出,要将现代保险服务业发展纳入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整体中统筹考虑,列入服务行业发展重点规划。力争到2020年,全省保费收入年均增速略高于全国平均增速、比全省GDP增速高8个百分点以上,保险密度、保险深度有较大提升,保险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好于全国平均水平,保险对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的覆盖面和渗透率进一步提高,对社会的“稳定器”和经济的“助推器”作用得到更有效发挥。强调加强组织领导与政策支持,对养老保险,明确要求落实企业为其员工支付补充养老保险费的税优政策;对养老机构投保责任保险的保费明确由各设区市福彩公益金按不低于30%予以补贴。

二、我国养老保险市场的发展现状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以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商业养老保险为主的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 “三支柱”养老体系虽有一定的发展,但越来越难以适应我国巨大的养老需求。

(一)    养老金三大支柱的结构发展极不均衡且储备不足

基本养老保险一枝独大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第二支柱、第三支柱的发展还相对滞后。据人社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5年一季度,中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3.42亿人,拥有3.1万亿元基本养老金;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数达到74335个,覆盖了2301.35万个职工,仅6.73%的职工参与了企业年金制度,企业年金规模还很小,只有0.77万亿元。而作为第三支柱的个人税延养老金还未建立。三者相加共计3.87万亿元,三大支柱占养老金资产的比重分别为80.1%19.9%0%

养老储备水平严重不足。据2014年全国社会保险基金决算数据显示,2014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年收支结余3476亿元,年末滚存结余30376亿元,如果剔除决算数据中的财政补贴部分,保险费纯收入是1.8万亿元,支出是1.9万亿元,出现“收不抵支”。 2014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扣除财政补助后,当期收不抵支省份已经从2011年的12个增加到14年的22个。

养老金储备模式仍以储蓄型为主,市场化程度低。占据大额比例的第一支柱基本养老金,由于市场化运作的程度低和投资产品稀缺,导致在投资收益上一直很低。与此同时,作为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由于市场化运营时间短和基金投资中的投资产品稀缺,同样无法满足养老基金长期投资和稳定收益目标。面对加速到来的老龄化,个人养老金账户的资金积累严重不足,是中国社保体系当前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

()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养老金负担增长迅猛

我国社会提前进入老龄化。自上个世纪70年代始,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人口出生率经过一段时间的大幅度下降之后,一直保持在一个较低水平。与此同时,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医疗条件改善,人口预期寿命迅速增长。在这两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老龄人口的比重迅速加大。2000年,我国60岁和65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分别为10%7%,标志着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据国家统计局2015年发布的《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4年中国13.67亿人口中,60岁及以上的老人2.12亿人,占总人口比例为15.5%65岁及以上人口数为1.37亿人,占比10.1%预计到2052年,全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总数将达到峰值4.87亿人,人口老龄化率将达到35%左右,意味着每3个中国人中就有160岁以上的老年人。根据中国人口研究中心的预测(2003),从现在到2035年,中国老龄人口呈加速增长的态势,60岁以上和65岁以上人口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3.5396%3.7396%,远高于2000年至2005年间的2.18%2.64%。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养老金负担总量很高,而且增长很快。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养老体系将面临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老龄人口数量大,养老负担总量很高,而且增长速度很快;第二,老龄人口比例高,人口赡养比(老年人口与劳动力人口的比例)逐步加大,每个劳动力身上需要承担的养老义务比以往更重。更艰巨的是,我国是未富先老,在200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GDP仅约1000美元,远低于其他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GDP3000—5000美元的水平,这意味着我国在发展中阶段就必须迎接银发危机的挑战。老龄化的加剧、社会劳动人口抚养负担的加重、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以及养老金运行压力的加深,表明我国退休养老带来的压力巨大。

(三)当前完善养老金结构和个人账户制度面临较大困难

一是国家缺乏银色经济战略和改善老龄人口资产结构的动力。

二是企业养老保险费率过高。这已经成为阻碍民营企业和科技企业发展的瓶颈之一。职工缴费成为养老保险现收现付基金的主要来源,低企业养老保险费率面临着非常大的挑战。

三是个人账户负债规模加大。自1997年全面推行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改革以来,职工个人缴费被用于支付当期养老金的金额超过3万亿元。

四是养老金顶层设计和结构调整滞后,至今仍缺乏科学的待遇调整机制,也缺少促进大龄人员就业和鼓励延迟领取养老金的激励政策。不足50岁领取养老金和国民平均预期寿命超过76岁形成极大的反差。

(四)养老金融服务和养老产业发展难以适应我国养老需求

我国养老金融服务的发展十分滞后。针对老年人的养老、医疗、住房等方面的金融服务才刚刚起步,持续可行的业务模式仍未形成。 

养老产业的发展形势也不容乐观。近年逐步发展的养老地产资金投入大,回收周期长,对专业的管理和服务能力要求高,养老地产的发展同样面临诸多挑战。

养老产业发展的配套基础薄弱。老年消费者的消费意识有待培育。很多老年消费者的观念还停留在传统的养老院概念,如何向该群体传达优质养老生活方式理念并得到理解和接受,是现阶段面临的挑战之一。养老产业发展的专业人才队伍匮乏。养老作为一个“全新”的行业,人才队伍和培训体系存在空白。同时国内的医保政策,也是阻碍民间养老机构迅速拓展的重要因素。在很多城市,相关护理服务还无法用医保报销,这也为老年消费者支付带来了一定的阻力。

由于处于发展早期,养老产业成长期的高竞争性使得投资具有较高风险,企业进入量无法满足需求日益强烈的市场,导致了巨大的市场需求与相对滞后的产业发展之间形成巨大反差。

(五)我国养老保险市场潜在的需求巨大

我国养老保险业由于起步较晚,与世界上发达国家比,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养老保险的覆盖面仍较低,甚至在不同领域内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养老保险空白。

由于人口的老龄化、预期寿命的延长,以及城市中产阶层人口的快速增长,中国对养老服务的需求未来将形成“巨型市场”。 发达国家老龄产业老年人的公共支出是年轻人的3倍,已成为占第三产业比重很大的产业,而我国尚处于创建阶段,目前,我国城市老年人的人均消费额约为6000多元,消费总额达2700亿元,占城市消费额10%左右。虽然我国超过60岁的老年人有2亿左右,但有90%左右的老人对现在的老年消费品不满意。可以看出,老龄市场产业链上的多种需求未能得到满足,巨大潜力尚待挖掘。

据分析,2013年中国老年人市场的年需求已达到1.43万亿元,2050年左右将达到5万亿元。而目前中国每年为老年人提供的产品不足1000亿元,供需之间存在巨大的商机。

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期,养老是当下亟待求解的重大社会问题,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既是应对老龄化社会的长久之计,也是刺激消费、拉动内需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三、福建发展商业养老保险的思路

(一)国家加快制度建设,进一步推进基本养老保障制度的市场化改革,完善养老保障的多层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构建政府、企业、个人共担养老责任的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服务经济社会长期持续发展。

第一,加强制度的顶层设计,尽早建立分担合理的、可持续的、长期精算平衡的、市场化的养老保障体系。

第二,选择符合我省实际的发展方式,推动养老储备模式从储蓄型养老向投资型养老转型。

养老保障制度设计应根据自身的政治制度、历史沿革、社会经济、社会方式、文化传统等因素不断推动发展并逐渐形成,从现实看,我国是储蓄率较高的国家,居民人均储蓄率一直保持在35%以上,在各种储蓄原因的调查中,养老医疗和子女教育是老百姓重要的考虑因素,然而这种依靠自我储蓄进行养老积累的方式比较脆弱,个人投资理念不成熟,投资能力参差不齐,抗周期能力差,对进入老年后的养老需求预估不足,难以为老年生活提供稳定的现金流。有必要通过强有力的政策引导改变目前自主养老储蓄为主的模式,改为以商业养老保险为主的专业机构管理养老,使商业养老保险成为老年人体面生活的压舱石,有效防止老年致贫。

第三,制定有效促进商业养老保险加快发展的配套政策。

一是坚持政策引导,要完善财税、监管等支持政策,在商业养老保险购买、投资、积累、领取等各个阶段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

二是坚持市场化方向,创造平等参与、公平竞争、诚信规范的市场环境,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通过有序、有效的市场竞争,推动养老金管理向专业化和市场化发展,使商业养老保险真正给老百姓带来实惠。

第四,坚持改革创新,注重以人为本,以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商业保险机构专业优势,创新和扩大商业养老保险产品供给,丰富商业养老保险服务。

(二)充分发挥商业养老机构的专业优势,大力发展养老金融,推动养老产业的快速发展通过创造巨大的养老供给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活力。

我国经济目前正处于三期叠加的历史时期,尤其是增长速度放缓和经济结构调整可能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口的老龄化构成了我们经济增长和转型的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一方面是巨大的社会养老需求,一方面是极度缺乏的养老产业供给。因此,应大力发展养老金融,有效推动养老产业快速发展。

1.充分发挥养老资产管理机构的专业优势,全面参与养老金的资产管理,提高养老资产投资运作体系的效率和质量,确保养老金的保值增值。建议商业养老保险公司应抓住机会积极布局资产管理业务,实现向养老资产管理公司转型。

目前商业养老保险公司的核心业务是企业年金业务,受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近年来,企业年金市场增量业务有限、存量过度竞争,企业年金业务出现连年亏损。面临国家加快发展第二、第三支柱产业的诸多政策利好,《机关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办法》正式颁布,明确职业年金管理交由市场化机构运作,企业年金市场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基本养老投资管理办法》已推出,市场化运营方案初步形成,商业养老保险公司应抓住机会,向以年金为主体的养老资产管理领域进军,提升投资的规模效益,由以企业为主的团体客户,向企业和政府及其辖下的个人客户全面经营转型。

2.加快落实和完善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政策,健全个人养老保障体系。

目前我国的第三支柱即个人商业养老保险市场份额极低,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政策的推出有利于实现政府和个人的双赢,一方面,可以极大提高个人养老保障水平,解除个人后顾之忧;另一方面,可以有效降低政府用于保障老年人群生活的财政负担。商业保险公司应抓住发展良机,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加强养老金产品的创新探索,提升客户服务水平,加快拓展发展空间,不断满足广大个人的养老储备需求。

(三)发挥行业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从提供资金支持、风险保障、服务衔接等方面,全面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做出积极贡献

一是投资养老服务产业。建议资源积累较为丰富的保险公司,整合养老产业的上下游资源,打造养老产业服务闭环,形成大健康发展战略。

福建省政府鼓励和支持保险资金投资设立满足中高端养老服务需求的养老服务社区,鼓励国内外养老服务领域发挥我省独特的区位优势、生态优势,建设一批功能突出、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休闲养生、老年教育、老年体育、特色医疗养老服务基地,打造养老品牌。鼓励知名企业入驻,集聚上下游企业,培育养老服务产业链。保险机构可以发挥保险资金长期投资优势,以投资新建、参股、并购、租赁等方式兴办养老社区以及养老养生、健康体检、医疗护理、休闲娱乐等养老服务机构,促进保险业与养老服务业融合发展。

据了解,截至2015年二季度末,泰康人寿中国人寿、中国人保、合众人寿中国太平中国太保中国平安新华保险阳光保险9家保险公司已投资或计划投资25个保险养老社区项目,计划投资金额612亿元,实际已投资金额199亿元。

保险资金投资养老社区,正从质疑、探索慢慢走向初步成熟,其中以泰康模式和合众模式两种最为典型。泰康模式将养老居家与保险联系得最为紧密,提前为客户锁定居住成本,亦用保险方式抵御房租涨价的风险。

泰康人寿提出“一个社区,一家医院”发展战略,借鉴美国“凯撒模式”,在养老社区邻建康复医院,以“养老社区+康复医院”模式,为社区居民及周边社区提供“预防治疗康复长期护理”闭环整合型医养服务,全方位照护社区居民健康。

合众模式则通过被保险人入住社区后保险金额增值返还的方式将保单与地产联系在一起,特色是依托地产股东背景,选在二线省份,门槛稍低,偏向于中端养老人群。

二是为各类养老机构提供风险保障服务。

保险机构要与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等各类养老机构加强合作,积极发展与养老机构经营管理相衔接的养老机构综合责任保险,积极发展针对老年日间照料中心、老年活动中心、托老所、星光老年之家、互助式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等老年人照护和休闲活动机构的责任保险,为养老机构的运营提供风险保障服务。

三是发展老年人医养结合综合养老保障计划。

积极发展面向老年人的医养结合保险产品,包括医疗保险、护理保险、意外伤害保险、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等。丰富产品保障功能,完善保单贷款、多样化养老金支付形式等配套的金融服务功能,建立功能明晰、费用合理、管理完善的老年人医养结合综合养老保障计划,实现养老、康复、护理、医疗等保障与服务的有机结合,满足老年人的综合养老保障需求。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