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平襄
2022年的行业有多么的痛苦,大热的银保就有多么的炙烈,吸睛无数。
尤其伴随个险转型过渡的阵阵剧痛,令撑起行业保费增长的银保受到越来越多的追捧与推崇,各色新旧模式迭起,争鸣江湖。
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近期发布的《2021年银行代理渠道业务发展报告》中显示:
2021年人身险公司银保业务全年累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1990.99亿元,较2020年同比增长18.63%,呈现连续四年增长态势,与逐渐失守的个险形成鲜明对比。
令人惊喜的还有,银保在期交占比和价值能力方面的改善,亦被认为是头部巨头逐渐加码银保的重要原因之一。
2021年,中国人寿(601628)、平安人寿、太保寿险、新华保险(601336)、人保寿险、太平人寿等6家中国A股和H股上市寿险公司的银保渠道均保持着可观的增长势头,且占总保费的比重也从2019年的7.82%上升到11.2%。
尤其是2022年一季度,寿险巨头的银保保费集中放量增长,期间的太保寿险银保保费更是同比增长892.9%,掀起了一股银保狂飙的旋风。
多年以来,头部公司均非银保主力,尤其是2010年后太保发起的巨头第二波渠道转型后,个险底蕴雄厚的巨头们多渐次缩编银保,甚至不乏坚决退出者。如2000年后的平安、2010年后的太保,和2016年后的新华,即便曾经最大的国寿也在2018年后大力压缩银保规模。
即便2014年后的岁月,令一众中小机构借道银保狂飙和资本市场红火,短暂实现了江湖地位的上升,也没有打消巨头集中压缩银保渠道资源之决绝,已令多年投入维护银保之资源付之一炬。追其原因,依旧是渠道话语权及价值能力等老生常谈的问题。
如今的行业环境下,无奈的巨头们再度纷纷加码,顿时令行业产生银保崛起亦虚亦实之像,期待银保的东风,再绿困境中的行业。
显然,“银保崛起”和“巨头险企的银保崛起”非一种概念。目前,国内约90家寿险公司中,设立银保渠道者已超80家,相较不足30家公司开设的个险渠道,银保乃无数中小险企的衣食所系。
对上述中小公司而言,自身长期赖以生存的市场,悄无声息地出现了几家规模财力几十倍甚至几百倍于己的巨无霸,不由忆起登陆银保数年银行系险企之威力,巨头的再度涌入不亚于银行系的那次登陆。要知道,对于几乎所有的银行而言,大型保险公司已经不再是银行的乙方,而是存款的甲方。双重夹击之下,对银保市场的中小险企而言,绝对是个噩梦。
更何况,当前之境况,仅是巨无霸的“叩关”铺陈阶段。
这将是银保市场,尤其是以银保为主业者必须考虑的问题。当前之银保是否还是昔日之银保,纷纷放弃的巨头为何重燃银保战火?这到底是巨头的无奈,还是另有银保锦囊,或者说银保美好的价值时代真的来了?
1
-Insurance Today-
缘起
巨头的无奈
新单危机下,唯银保方可维系最后的体面
虽然6家上市寿险巨头2021年银保保费的同比增长高达16%,但这仍在行业平均水平之下。不过,拉长时间的尺度,可发现头部险企的银保布局绝非临时起意。
2020年,传统寿险的经营阻力和增长乏力已逐渐明显,当行业仍在拼死增员、死守个险之时,即有巨头暗度陈仓之迹象:以银保稳住保费大盘,保住自身的增长底线。
于是,这一年我们看到了:太保寿险直接重启一度关停的银保渠道,新华进一步放开银保趸交,国寿银保保费增长了62%,平安人寿银保也有近20个点的增幅。
除银保比重常年较高的人保寿险保费负增长,其他公司都取得了高速的增长,这也令6家巨头的银保在当年同比增长26.19%,远超行业同期12.6%的增长水平。
而银保转型起步更早的国寿、平安、太平等公司在如今已经有着极高的期交占比,形成了一定的银保续期比重与沉淀,可谓是率先打好了银保撑大盘保增长的基础。
由于头部企业巨大的体量,且普遍在个险经营中的行业领先地位,积累的大量个险续期保费一定程度上遮蔽了增长之缺口,令之银保的作用看上去似乎没有那么直观。如果排除这些影响,将焦点集中在新单保费之上,情况则明朗。
几家巨头的银保渠道对新单保费的贡献率从2019年的11.69%上升的2021年的18.95%,部分公司半数以上的新单皆仰仗银保。2022年一季度,太保寿险的银保新单保费也已超越了个险,成为新业务的首席贡献者。
背后的原因,乃个险新单大面积衰退的无奈。人力流失、传统个险举步维艰下,个险新单增长放缓甚至下滑已然难以避免。
2021年,6家上市巨头的个险新单保费整体同比下滑近9%,较2019年则已负增长18.97%,而且各家公司的个险新单都已明显低于2019年的水平。而太保寿险2022年前3月银保新单同比增长10余倍的另一面,也是其个险新单44.1%的腰斩式负增长。
再看2019至2021年的经营年度,面对个险新单下滑的巨大缺口,巨头险企的新单保费之所以可以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很大程度上是银保之功。
目前看,个险滑落尚未见底,意味着大公司们还将继续通过皇冠体育,皇冠比分:的银保保费来填补新单缺口。这也成为所谓“银保崛起”最底层且最直接的逻辑。毕竟,在新业务价值逐年失守,价值率不断减少的光景下,用稳定的新单确保总保费的稳中再有几许上升,已经是巨头们最后的体面了。
2
-Insurance Today-
抉择
巨头下场掠食
市场格局再洗牌,谁会是“崛起”的代价?
多年以来,银保渠道一直被认为是一众中小公司打开局面、站稳市场的重要手段,以之维持生存的公司大有人在。如今,面对巨头银保的开闸放水,则让这一池鱼米碧波骤然升级为汪洋深海。
固然银行代理保险的保费潜力巨大,部分大行每年的代理保费收入已达到千亿平台,但银行合作网点与当期的保费空间均有限。这一情形下,大型公司雄厚的资源、财力以及强大的政府、社会关系,都令之与银行的谈判与推动更具优势,更何况寿险巨头们对于银行而言已经不再是乙方而是甲方。
据此,他们不仅可以通过资本实力在以趸交抢占网点中游刃有余,在期交业务中也更容易与银行方面形成较有深度的合作。这无疑将进一步压缩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
实际上,很多看似仍保持银保渠道增长的公司,都已明显地感受到巨头带来的影响与压力。有全国性中型险企的省级银保高管便表示:
当地的大公司机构对银保投入在不断加大,甚至有的放开理财型产品销售,挤占市场,自家渠道面临完不成任务的境地。
同时,竞争加剧之下,也让银行渠道的代理手续费有着水涨船高的趋势,据了解,某省一四大行分行的银保手续费在2022年便已上涨了近50%。
事实上,此前数年五大行、邮储银行、招商银行(600036)等银保主力纷纷收购、或在自身集团框架下组建了自身的人身险公司,并日趋加码,在之银保份额中,自家银行多是份额第一者。再加上平安拿下深发展、国寿纳入广发行,对广大保险公司来说,市场上拥有优势银保资源的银行其实并不多,这无疑也是银保市场的一重压力。这一点,保费已经说明了一切。
这一次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大公司继续加码银保,渠道基层的手续费竞价将愈演愈烈,甚至会让近些年在车险市场中饱受诟病的比拼费用的现象,有着在银保渠道中上演的迹象与趋势。这都必然会让如今生存便已拼尽全力的中小公司雪上加霜。
除了传统银保,对于近些年行业重点的关注,通过深入银行财富管理及高端客户经营的“个银融合”,大公司的优势也更加明显。无论是自身的品牌及实力,还是与银行的谈判能力,都足以让人们相信:
一旦保险在银行财富端走通、新银保模式成型,走在前面的必然还是这些巨头险企,更何况像国寿集团、平安集团旗下本身就有着银行子公司,他们未来在银保取得成功并不难以想象的事。
而这也更让中小险企望尘莫及。显然大公司们现在还并未在银保端口猛发力,当前之银保仍然属于叫门“叩关”的试探状态,重点精力仍在聚焦寿险核心的个险。
只不过,个险转型至今看不到头,随着阵痛与下滑的加剧,银保会不会上升为巨头险企的战略选择?不论如何,皇冠体育,皇冠比分:的中小险企可能都极有可能会成为其中的一部分代价。
3
-Insurance Today-
未来
第二曲线畅想
能否走出个银融合的新银保,与巨头的顾忌
因为重启网点资源加大投入,固然巨头的入场会在短期内,倾入皇冠体育,皇冠比分:费用资源和低价值类趸交产品;但长远看,对于银保的未来也有着更高维度的模式创新期待。
如巨头险企真能在银行高客层面实现突破,形成人们理想中的银保与高客财富管理高度结合的“个银融合”局面,对于行业来说未尝不是件好事。
特别是目前传统银保过于依赖利差经营的方式,在今年一季度的投资下行中,已令行业叫苦不迭。如果通过面向高客建立起长期产品的经营与服务,将很大程度上提升银保渠道的价值能力,使银保真正成为大公司的“第二曲线”。
更重要的还有,不用再与其他公司争抢传统银保市场的网点资源后,将促使银保市场也成为客户多层次、价值差异化的经营渠道,同样也是一种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体现。
事实上,在这一方向上,巨头们正进行诸多尝试。
如平安便依托平安银行(000001),建立了具有高度保险专业的新型财富管理团队“平安银行家”,并已在逐渐扩大的试点中释放产能与业绩,成为最近行业的重点关注对象。
太平寿险则以密集的银保“沙龙经营”不断提升渠道的价值能力,而也正是在2021年,太平寿险凭借银保新业务价值率上升4.7个百分点,使得渠道新业务提升65.3%,成为当年6家上市寿险巨头中唯一实现整体新业务价值正增长的公司。
而太保寿险在今年3月公开表示,也将在“长航行动”的框架下,开展“芯”银保的探索,建立高素质的银保队伍,将银保造成能与个险并驾齐驱、成为价值增长动能的主要渠道。
当然,联想太保寿险一季度中银保保费增长近9倍,银保新单狂涨11倍,而期交保费占比据估算约为5%的表现,可知:暂停多年后的重启,太保正处于需要大量的费用和产品支持以再度打开市场的阶段。
对于银保的高客经营和高价值、高质量发展,大公司们都有着一定的探索与投入,不过相比于目前个险以及银保的规模而言:
这些尝试的影响与推广仍是微不足道,不仅尚不能引领行业的转型发展,对于支撑自身的保费与价值来说也有着不小的距离。
更何况,在银保渠道,银行始终占据着话语权,即使是巨头险企在这一渠道也顾忌甚多,加上保险在财富管理之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其实也一直众说纷纭,其中的金融暗礁与盲区更是比比皆是,也让人们不得不谨慎起来。
据了解,大多数时候,银行网点面向高客销售的保险产品与柜台销售的并无区别,只是在高客层面相对更容易促成一些大单。而对于高净值客户,围绕银行财富经理、零售经理各种“人情经营”的传闻与说法也是司空见惯,如果不考虑银行的光鲜外壳,可能并没有比传统保险营销更有专业色彩。
于是,虽然很多行业大佬都公开表示过,高质量银保渠道的发展,要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开发满足客户养老、财富、健康等方面要求的高质量产品,不断提升对客户的综合服务能力。但对于自身无法完全掌控的渠道,以及实际并不清晰的高客需求和财富管理现状,巨头们也不敢贸然入场。
当然,对于绝大多数保险来说,得先保证活下来,然后才能侃侃而谈客户经营与客户需求。
来源:今日保.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作传递皇冠体育,皇冠比分:信息。
上一篇: 问策银保①:巨头再涌入,能否取代个险成寿险主渠道?
下一篇: 返回列表